a片图片|日本a在线播放|国亚洲欧美日韩精品|热99在线|逼逼网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綜合資訊 > 國內資訊

“人工智能+”賦能水利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2-25 來源:中國水利報
分享到:


  日前,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成功完成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的本地化部署,成為湖北水利行業率先實現DeepSeek本地化應用的科研機構。

  依托本地化部署,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讓AI(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水利行業自己的“智慧大腦”,進一步高效支持技術合規與法規合規審查、水文數據智能分析、汛情模擬推演、應急決策輔助等諸多應用場景,為水利科研效率按下“加速鍵”。

  “沒有經過訓練的大模型就像一張白紙,即使是DeepSeek這樣頂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需要不斷‘投喂’優質數據才能成長。”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信息技術與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李超介紹。現階段,李超和團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整合海量的水利標準規范、期刊文獻、政策文件等,初步構建水利行業知識庫、標準庫、法規庫、頂層方案庫,讓人工智能更“懂”水利,更“懂”湖北水利。

  2025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人工智能+水利”行動,構建水利大模型建設應用框架,打造流域智能防洪“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水網智能調度、河湖庫立體空間智能監管、水利工程智能運管等一批示范場景。李超介紹,下一步,他們將持續提高大模型與知識圖譜混合搜索能力,以荊楚水庫平臺為切入點,實現AI與水利業務功能的智能交互,利用大模型完善數據管理體系,提升數據管理水平,加強數字孿生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更好地實現AI大模型對湖北水利各項業務的技術賦能。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推動湖北水利高質量發展中,正不斷塑造新優勢、激發新活力——實時監測雨水情、滲流、滲壓、形變等多項數據,湖北智慧水庫綜合管理平臺24小時巡查并“診斷”全省6700多座水庫的“健康報告”;小流域輻射預警模型與遠在太空的衛星形成聯動,智慧監測“哨兵”實現對山洪災害的精準預警;依托物聯網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白蟻監測系統如“天眼”,守護著越來越多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輔助湖北水利多項業務應用中的現實場景。

  談及未來發展,李超充滿期待:“今后我們將充分挖掘湖北水利‘人工智能+’蘊含的巨大潛力,繼續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水利領域的應用,推動智慧水利建設邁上新臺階。”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掃一掃

水務論壇公眾微信

關注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