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阻燃劑-危險就在身邊
美國加州大學環境專家阿琳·布魯姆博士日前撰文稱,她懷疑外國大阻燃劑公司將在歐盟和美國受禁或逐步淘汰的十溴生產和銷售轉移到中國,并提醒中國“要謹防發生有毒化學品環境災難”。
阻燃劑包圍在我們身邊
30多年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叫十溴二苯醚的化學物質,并把它添加到塑料和樹脂中,使物品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延遲著火,從而搶出讓人逃生和撲救的時間。
之后,這種方法被應用到眾多產品的生產之中。現在,我們家中的沙發、電腦玩具、地板等等幾乎所有物品中,都添加了不同種類的化學阻燃劑。其中以十溴二苯醚最為龐大。
但是,當科學家回過頭來對這些阻燃劑做實驗時,發現這些化學品會導致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損傷、癌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不育癥、精子數量減少和內分泌失調、隱睪癥(睪丸未降到陰囊)、尿道下裂(一種陰莖畸形)。而且,正在進行的各種研究正出現如下跡象:阻燃劑對當前兒童自閉癥、多動癥、先天性缺陷、不育癥、糖尿病和肥胖癥的增加有影響。
別人“排毒”中國忙生產?
阿琳·布魯姆在文章中介紹,2003年2月,歐盟頒布指令,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和禁止使用五溴和八溴。2008年4月1日,歐共體法院又宣布將十溴亦列入禁用名單。繼歐盟之后,加拿大也于2008年6月19日通過禁用十溴的法規并于即日生效。與此同時,美國環保署也開始將十溴列為潛在致癌物質。華盛頓州第一個禁止了它。
問題是,中國已成阻燃劑的生產銷售的“新興市場”,全球阻燃劑需求在2009年將達到220萬噸,市場價值達49億美元,而中國將成為需求的主要推動力。據統計,2002~2004年中國的阻燃劑年均消費增長率超過20%,是全球的4倍。阿琳·布魯姆指出,“中國應該避免美國過去的錯誤,需知道阻燃劑缺乏經過確認的好處及負面影響的歷史。”
廣泛采用因性價比高
“我們也看到了相關報道,現在關鍵是,需要10-20年,你才能找到比溴類更好的阻燃化學材料,而且它們性價比又是最高的。”南京師范大學阻燃劑研究專家楊錦飛教授接受采訪時說。
楊錦飛介紹,國外目前已經系統研究溴類阻燃劑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但我國目前還沒有相應的完整的研究。“國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國家環保部已經拿出專項資金對此進行研究,證明溴類阻燃劑開始出現在自然界當中。還有一些老化的物品,因含阻燃劑使它們難以處理,焚燒還會產生有毒污染物。”他說。
正在尋找更好的“替身”
“在江蘇,生產溴類阻燃劑的有兩個成規模的企業,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已開始提出能不用就不用。不過,國家沒有強制規定。”楊錦飛介紹。
據悉,目前國內針對阻燃劑標準的兩個規定,來自信產部和國家質檢總局,僅要求公共場所的電子電氣產品、家具、紡織品、建筑材料和裝飾材料等必須達到相應的阻燃級別,且未明確禁用或限用十溴。楊錦飛說:“我們的實驗室,也在尋找溴類的替代品,如磷系列、氮系列。”只有替代品成熟之后,才可能有配套的法規。可替代品不是那么容易成型,畢竟溴類已經用了30多年。
然而,最近的一些報道說,添加了溴系列阻燃劑的玩具、窗簾等居家用品,在擺放過程中也會釋放有損健康的成分。對此,楊錦飛認為這有點危言聳聽了:“只有焚燒和丟棄處理,它才會對環境有影響,正常條件下的‘釋放’會產生危害,還沒有科學驗證。”